好陶瓷 淄博造 淄博召开“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”
产业链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,品牌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。8月7日,“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”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在华光国瓷召开。首场产业链好品见面会聚焦淄博市传统特色产业——陶瓷产业链,邀请日用陶瓷、建卫陶瓷、先进陶瓷领域代表企业交流陶瓷产业创业创新、打造卓越品牌的先进经验,发布企业即将推出的新产品新项目。
“消费者的信任,是品牌最大的价值。”淄博华光国瓷科技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苏同强分享了如何打造“国瓷品质”的做法和经验,并介绍了未来品牌发展规划。
苏同强介绍,为加快企业高质量发展,华光确立了“三个坚定不移”,实现“二个转变”的战略目标。在品牌打造上,华光国瓷,通过加强与国家和省市主流媒体的合作,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,连续四年打造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生肖福礼瓷:“虎悦春碗”、“瑞兔春碗”、“龙年春碗”、“如意春碗”和“福满四季摆盘”,而且创造了年年“一碗难求”的市场热销现象。好运连连——2025中秋礼,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、总台文创、CCTV-1、《花开中国》栏目四大IP与华光国瓷联袂重磅打造的特别中秋礼,也将于近日隆重上市。
“创新是最好的传承。”苏同强说,华光国瓷将加快市场布局,实现由区域市场向全国市场、国际市场的转变;实现地域品牌向全国品牌、世界品牌的转变,让中华陶瓷之光永远灿烂世界。
作为国家级工业陶瓷科研院所,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赋能产业提质升级,构建了“技术突破--产业落地--人才支撑”的闭环发展范式。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、副董事长、工会主席程之强在发布会上介绍,山东工陶院经过数十年深耕,一一攻克核心技术关键,氮化硅陶瓷、氧化铝陶瓷、石英陶瓷、陶瓷膜、氮化硼陶瓷纤维材料及制品的制备技术均实现了从“跟跑”到“领跑”。
以“市场导向”为纽带,山东工陶院打通成果转化全链条。构建“实验室--中试线--产业园”的成果转化三级跳模式,让技术创新真正“落地生金”。通过建设工程化示范线,细化中试环节,解决了从实验室样品到工业化产品的“死亡谷”问题,实现“技术突破--中试放大--批量生产--市场验证”的闭环;同时精准对接5G、新能源等新兴领域需求,开发衍生产品,推动先进陶瓷材料从“实验室专利”转化为“产业竞争力”,形成“科研支撑产业、产业反哺科研”的良性循环。
淄博金狮王科技陶瓷集团有限公司通过科技创新,使传统建陶产业向新质生产力转型。总经理袁飞在发布会上介绍,金狮王通过传统建陶企业+科技创新,研发自洁幕墙石和新品类超防污质感瓷砖等;通过传统建陶企业+工艺美术创生出陶瓷壁画系列,设立非遗项目的中国陶瓷壁画研究院;以传统建陶企业+古法工匠技艺创生出金狮王金砖,可平替故宫太和殿的御窑金砖。
今年8月底,金狮王瓷砖美学图书馆即将亮相,用最先进的品牌营销理念,并结合未来集合店的展示方式,让消费者漫步展厅的同时,仿佛是进入了一座瓷砖打造的材料图书馆,可以满足消费者对装饰材料的所有美好想象。9月5日瓷博会期间,金狮王同中央美术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王铁院长签约品牌代言,助力金狮王陶瓷品牌建设。
“近年来,淄博陶瓷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,在高端化、数智化、绿色化发展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的突破。”淄博市传统产业发展中心主任唐海军介绍,目前,淄博陶瓷产业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,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。每年都会涌现一批省级以上智能工厂、绿色工厂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。先进陶瓷更是成为技术创新高地,多项产品和技术填补国家空白,打破国外垄断。
唐海军介绍,淄博是山东省陶瓷产业发展核心区域。近期,淄博市将依据山东省陶瓷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,出台淄博市陶瓷产业行动方案,进一步指导、服务和支持淄博陶瓷产业健康、高质量发展。
(大众新闻·鲁中晨报记者 李春梅 孙良栋)
责任编辑:孙双